未來物聯網發展的十大趨勢
物聯網技術的發展速度超過人們的想像,現在你的鬧鐘、咖啡壺都能夠上網了,那麼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麼?相關的市場調研機構認為,在2025年,物聯網技術將體現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各種設備的形態也將更為完善、人們也會完全接受物聯網帶來的改變。下面,就一起看看物理網的未來可能會是怎樣的。
1. 谷歌眼鏡成為商業工具
未來物聯網發展的十大趨勢
物聯網技術的發展速度超過人們的想像,現在你的鬧鐘、咖啡壺都能夠上網了,那麼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麼?相關的市場調研機構認為,在2025年,物聯網技術將體現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各種設備的形態也將更為完善、人們也會完全接受物聯網帶來的改變。下面,就一起看看物理網的未來可能會是怎樣的。
1. 谷歌眼鏡成為商業工具
台積電站在制高點看物聯網 為產業打造完整生態鏈
自從今年3月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提出了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 IoT) 這個構想很可能就是下一個「Big Thing」之後,物聯網便開始成為媒體及業者的焦點。此一現象北美智權報之前就有提及:長久以來政府都沒有明確的產業發展政策,因此企業主也常常無所適從,往往只能看大風向球來伺機而動,而鴻海郭董、台積電張董、聯發科蔡董…..等等,都是很好的風向球選擇;與其等待政府落後於世界產業潮流的跟隨式產業政策,倒不如多注意業界大老先進的產業前贍比較實在。
剛結束的SEMICON Taiwan 2014展會也同步舉行了「市場資訊論壇」,在其中一場以「What’s Next?」為主題的半導體領袖高峰論壇中,台積電研究發展 / 設計暨技術平台副總經理侯永清、華亞科技董事長高啟全、日月光半導體營運長吳玉田等半導體業界的意見領袖,分別就各自領域,對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發表了看法;不約而同的,大家都聚焦在物聯網。
MWC 2015趨勢:穿戴、物聯網、安全
此次MWC 2015展期中,Imagination Technologies除具體展示PowerVR GT7900等新款GPU,並且透露未來將預期應用在某大廠旗下產品等訊息外,針對此次MWC 2015展出內容也進一步提出所觀察到的重點。
根據Imagination Technologies宣布消息,在此次MWC 2015展期中分別觀察到下列發展重點,分別指出智慧穿戴、物聯網將成為未來重點產品,同時資訊安全也將成為整個物聯網發展重要環節,包含低耗電無線連結技術與網路基礎建設也會隨物聯網市場成長而帶動需求。至於手機產品將更具體成為新興市場發展科技重要平台,在此次MWC 2015展出內容也有不少創新應用均與手機平台相關。
未來五年,物聯網與大數據帶來的改變
過去這一年,「智慧手錶」或是「智慧眼鏡」的議題很紅,很多廠商都推出了智慧手錶,而「物聯網」的概念也越來越熱門,很多現有的產品都開始加入網路模組。在短期可見的未來,例如五年之後,我們的世界會不會又像行動科技一樣有天翻地覆的新變化呢?關於這一點,簡立峰又是怎麼看的?
簡立峰表示,過去這七年改變的速度真的出乎大家預料,就像芬蘭沒預料到他們引以為傲的企業諾基亞會有這麼大的衝擊,而 Sony 也不會預料到出售了 VAIO 的業務。因此,要預估未來的改變,其實真的很困難。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的資、通訊產業,將網路服務從過去的以 PC 為主,轉移到現在的智慧手機上頭,網路服務的流動這種趨勢是不會變的,未來將會擴展它的應用到其他的傳統產業。簡立峰表示,目前他注意到比較明顯的領域大約有四塊,像是汽車、穿戴式裝置、智慧家庭、機器人,這四塊將會是所謂「物聯網」發展的主力。而在這四項裡頭,他又最為看好汽車。
2020 年物聯網市場規模達 71,000 億美金,問題是我該怎麼開始賺?
只要說到物聯網的未來,就不免提到兩個數字:
一、2020 年時全球 IoT 裝置數量將高達 250 億台
2015 COMPUTEX物聯網平台與應用專輯
2015-03-20
大廠搭建平台,小廠、微型企業拚創意,成為未來智慧家庭產業營運模式的主軸;以創客為代表,結合募資平台、軟硬體開放平台工具、3D列印而生的智慧硬體產品生產模式,也在CES 2015獲初步驗證,大量利基型自造者將主導物聯網應用發展。
5大企業CEO看物聯網未來
張忠謀口中的下一件大事:物聯網,已是眼前唯一大事。物聯網對產業生態將發生甚麼樣關鍵性的改變?而5大企業CEO,他們又是如何看待物聯網? 自從去年3月,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一場演講裡宣布,「物聯網是下一件大事(big thing)。」這個生澀的科技名詞,頓時成為台灣科技業,甚至所有產業的轉型希望。整個2014年,也因此變成「物聯網年」。多數《天下》2000大企業的CEO,都曾在各類公開場合,在媒體、分析師的追問下,談論自家的物聯網佈局。其實,看好需求強勁的中國以及東協市場,「物聯網」加上「整廠輸出」,正是台灣產業醞釀中的一套新商業模式。例如,全長2300公里的越南「國道一號」,將整套移植台灣的ETC收費系統。由遠通電收輔導越南當地業者裝設,預計最快今年底完工。採用的資訊設備——上千套工業電腦,則全數由台灣ETC的原始包商研華電腦提供。「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物聯網應用,那些什麼穿戴式裝置都是小case,」研華總經理何春盛說。世界第一大工業電腦公司研華,近幾年的業務範疇,早就跳脫傳統印象的售票機、提款機。它的新角色更大、更複雜,是幫各行各業實現物聯網夢。今年1月,總統馬英九到研華的林口新總部參觀時,研華董事長劉克振當場建言,希望政府能夠育成中大型系統整合公司,打造物聯網經濟的「台積電」。這是過去幾年間,研華在世界各地征戰的深刻體悟。當各大廠、各城市都要打造「智慧工廠」、「智慧城市」時,新加坡、韓國各有國家級的系統整合商肩負重任,並與研華這類的工業電腦公司合作,而台灣卻缺乏夠規模的系統整合商。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7589#sthash.MEACwp4N.dpuf
未來誰最賺? 今年3月,張忠謀演講時的第2個物聯網預言是:「物聯網產業最賺的公司不會是半導體公司,而是能夠整合整個系統的公司。」根據摩根士丹利證券統計,2014年,全球科技業共有140億美元的物聯網相關併購,從2013年的20億美元暴增600%。「其中大多數都是成熟科技公司想要取得連線、資料分析的能力……想要投入物聯網領域,便採取買小公司的捷徑,」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在報告中解釋。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7589#sthash.MEACwp4N.dpuf
物聯網的發展趨勢
一、物聯網的起源
物聯網概念最早出現於1999年,由美國MIT Auto-ID Center 的 Ashton 教授在研究無線射頻識別技術 (RFID) 時所提出的概念,乃運用RFID結合Internet網路架構,讓PC to PC(P2P)架構擴展到Machine to Machine(M2M)架構。它的定義是:把所有物品通過無線射頻識別等訊息,將感測設備與網際網路連接起來,實現智慧化的識別和管理。
物聯網將如何改變未來的25年
如果早在二十五年前,我這樣告訴你:「四分之一個世紀後,三分之一的人類將透過一個由數億人組成的巨大全球網路,彼此交流音訊、視訊和文字,到時候,只要用一支手機,就能取得世界上所有資訊,而且任何一個人都能在同一時間對十億個人發表自己的新想法、介紹一項新產品或傳達一個思想,更重要的是,這麼做的成本將近乎零。」你聽了以後應該會搖搖頭,一副不可置信的樣子。但現在這一切都已成真。
如果我又告訴你:「從現在起的二十五年後,你用來讓家裡變暖和、讓家電用品運轉、啟動你的事業、駕駛你的汽車,乃至促使全球經濟體裡每個單元運轉的能源都將幾乎免費。」你又會怎麼想?其實,幾百萬個早期採用者已經過著這樣的生活。他們將房子和企業轉化為微功率發電廠,就地收集再生能源。即使裝置太陽能及風力集電設備的固定成本還沒回收(通常二到八年就能回收),收集能源的邊際成本都近乎零。
和石化燃料及核電的鈾不同的是,照射在屋頂上的陽光、吹拂過建築物的風、來自辦公室地底下的熱,以及可分解為生質能源的廚房垃圾等都幾乎免費,但石化燃料和釉等原物料商品本身都必須花費成本來取得。
中國 機器人資訊網站
http://www.1000plan.org/subject/pages/103
中國工業機器人發展趨勢分析
內容摘要:我國的工業機器人研究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由於當時經濟體制等因素的制約,發展比較緩慢,研究和應用水準也比較低。1985年,隨著工業發達國家開始大量應用和普及工業機器人,我國在“七·五”科技攻關計畫中將工業機器人列入了發展計畫,由當時的機械工業部牽頭組織了點焊、弧焊、噴漆、搬運等型號的工業機器人攻關,其他部委也積極立項支援,形成了中國工業機器人第一次高潮。
我國的工業機器人研究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由於當時經濟體制等因素的制約,發展比較緩慢,研究和應用水準也比較低。1985年,隨著工業發達國家開始大量應用和普及工業機器人,我國在“七·五”科技攻關計畫中將工業機器人列入了發展計畫,由當時的機械工業部牽頭組織了點焊、弧焊、噴漆、搬運等型號的工業機器人攻關,其他部委也積極立項支援,形成了中國工業機器人第一次高潮。
機器人 - 智慧型機器人 未來生活好幫手
撰文/林韋萱(經典雜誌特約撰述)
攝影/陳弘岱(經典雜誌攝影)
幾年後,一個人的生活或許沒那麼糟。也許當你下班回家,就可以癱倒在床上讓機器人幫你按摩,自動化廚房也按照設定好的時程及菜單,煮一桌熱騰騰的飯菜;這時候伴侶機器人可以陪你談天說地,捧你每個無聊笑話的場;更好的是,這麼冷的冬天,你不用爬出棉被就有機器代理人幫你進公司開會、替你挨老闆訓話……。
機器人 - 新世代工業機器人--解放勞工、與人合作的智慧夥伴
巴西世界盃足球賽開幕式中,一位下半身癱瘓的身障人士穿著機器人動力輔助裝(Robotic Suit),藉由腦機介面(Brain-Machine Interface, BMI)控制他的雙腳成功擔任開球。在市場需求拉動與先進技術推動兩股力量作用之下,機器人扮演的角色也日趨多元化。
戲尚未開演,當觀眾陸續走進黑盒子(劇場)時,你很難不注意到前方有一張泛著月光的白床,「它」就坐在你的面前。在這個漆黑的夜晚裡它不再是人類,此時的它還沒有意識到(或許也因為它已經是機器人,早已失去了意識?),第二天醒來時,它必須以機器人的樣貌面對台下的觀眾和自己的家人。
人形機器人劇場《蛻變》是本次臺北藝術節萬眾矚目的節目之一,票券在啟售日當天就立刻售罄。上個週末的正式演出時卻不幸對上蘇迪勒颱風,甚至一度要取消演出,但在台灣觀眾的熱情要求下,劇團決定於隔日早晨加場,挑戰一日連演三場。《蛻變》的機器人到底有何魅力,即使颱風還沒完全離開,仍能吸引近九成觀眾出門前往觀賞延期演出?
機器人 - 智慧型機器人產業趨勢分析
壹、背景說明
一、定義
智慧型機器人是一種多功能的多軸全自動或半自動機械裝置,它可透過程式化動作執行各種生產活動、提供服務或具備與人互動功能。
臺灣機器人產業現況與未來展望
機器人是應用導向型產業,先有產業或生活上的需求,再衍生技術整合之構想,進一步設計
你以為機器人還是日本最強嗎?有 Google 在大家都不用玩啦
Google 收購了波士頓動力,這是近半年來 Google 收購的第八家機器人公司,Amazon、UPS 也在測試送貨的四軸飛行器,似乎自動化的生活已經離我們不遠了。
那麼 Google 收購這麼多機器人公司真的志在於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嗎?機器人會如何入侵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