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機器人 - 智慧型機器人 未來生活好幫手

撰文/林韋萱(經典雜誌特約撰述)
攝影/陳弘岱(經典雜誌攝影)

年後,一個人的生活或許沒那麼糟。也許當你下班回家,就可以癱倒在床上讓機器人幫你按摩,自動化廚房也按照設定好的時程及菜單,煮一桌熱騰騰的飯菜;這時候伴侶機器人可以陪你談天說地,捧你每個無聊笑話的場;更好的是,這麼冷的冬天,你不用爬出棉被就有機器代理人幫你進公司開會、替你挨老闆訓話……。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因為人怕髒、怕死、怕無聊,所以有可以取代人類做3D工作(Dirty骯髒,Dangerous危險,Dull無聊)的工業、探勘和軍事機器人;因為我們怕孤單、怕沒人照顧終老,所以研發可以陪伴及照顧我們的居家照護和伴侶機器人。

五十年前,美國「機器人之父」恩格柏格(Joseph F. Engelberger)與德沃爾(George Devol)開發全球第一個產業機器人,被日本汽車產業充分運用在生產線上。如今,由科幻作品及二○○五年日本愛知博覽會引領的機器人風潮,讓機器人從工廠走入日常生活。這些能與人類共同生活、具有感測外界環境能力、並適當反應的機器人,我們稱之為「智慧型機器人」。

智慧型機器人所需要的關鍵技術非常廣泛,像是驅動機器人活動的馬達、給予機器人感官知覺的影像和語音處理技術、相當於機器人大腦的智慧運算系統,以及讓機器人可以自由走動的導航與環境感知避障技術,當然還要有人進行機構及系統的整合設計,才能給機器人一個身體……。

電機研究領域的大熱門

新聞媒體一天到晚報導台灣哪些研發團隊奪得機器人競賽大獎、或是台灣又研發了具有特殊功能的機器人。但是,脫下這些新聞稿製造的形象,台灣的機器人領域發展到了什麼高度?未來的方向又該何去何從?

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機器人發展組張乃文統計從民國九十年到九十七年,全台灣發表過與機器人相關報告的教授,竟然高達約一百六十位,足見學術界對機器人研究的熱忱。

像是由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羅仁權教授帶領的智慧型機器人暨自動化實驗室,就處處都是大大小小的機器人:粉紅色的Monica白天是接待員,晚上則兼差當保全;身材壯碩的「戰士」則是羅仁權在中正大學任教時開發出來的,具有保全和遠距醫療功能;可以用手機遙控、個頭很小的RenQ,則能夠跟在小孩屁股後走動、陪他們玩遊戲。台大研發成果中最令人感到興奮的機器人則是按摩機器人。這個只有上半身、裝設在床上的機器人,與傳統的按摩椅相較,最大特點就是可以躺著或趴著享受。
成功大學電機系李祖聖教授的團隊,最近差點上了當紅的綜藝節目,就是因為團隊在「2010 FIRA 機器人世界盃」中勇奪最多獎項。這間實驗室的另一個主角,就是智慧型機器手臂「阿機師」,雖然外觀只是一隻手臂,卻也具備聲音、影像辨識等功能,還會跳舞、抓球、舉重、揮毫等。

交通大學電機系宋開泰教授的智慧型系統控制整合實驗室也是研發保全機器人的重鎮。這實驗室有個又大又圓頭部的「阿伯(UP. Bot)」鎮守,阿伯配有攝影機和SIM卡,一有風吹草動就撥打相關人員的手機號碼,並傳輸影像畫面。

交大的另一個居家看護機器人RoLA(Robot of Living Aid),則可以確保家裡銀髮族的安全。只要透過銀髮族身上配戴的三軸加速規,偵測到摔倒時,RoLA會鈴聲大作,並巡航到銀髮族身邊,將即時畫面傳送至遠端,讓醫生、家人或相關人員透過即時視訊判斷是不是真的摔倒受傷,再做出因應。

同樣是因應高齡社會,交通大學電機系的楊谷洋教授團隊,就不侷限人形限制,研發輔助行走的行動輔助機器人「i-go」。這個必須被人推著走才會動的「被動式」機器人,每個把手上有十四個壓力感測器,可以透過感測使用者雙手手掌施力的分布情形,來判斷使用者想往那邊走的意圖。知道使用者的方向後,「i-go」會順應使用者意圖給予重力補償、引導或煞車及省力的運動輔助。例如在下坡時,因為「i-go」的重力補償,讓使用者不會一路滑下去。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模擬人類表情 ↑ 台大羅仁權教授團隊以愛因斯坦年輕時的臉為樣板,研發可模擬人類表情的機器人。(攝影/范庭維)
模擬機器人構造 ↑ 成大研究團隊以電腦繪製,模擬機器人構造。
全球熱潮 ↑ 機器人研究已成全球熱潮,成大李祖聖團隊在二○一○年FIRA機器人世界盃勇奪多項獎。
機器人造型裝置藝術 ↑ 台北萬華四○六號廣場機器人造型裝置藝術。科技來自人性,機器人未來將會更普及於人類日常生活。(攝影/范庭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庫加 的頭像
    庫加

    股市教學 - 庫加老師 - TIFA Life

    庫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