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ACD指標 之定義


本文所介紹之指數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MACD)係1979 年由美國的愛培爾(Gerald Appel)及西斯勒(W.Fredrick Hitschler)在『股市交易系統』(Stock Market Trading System)一書中所提出的方法之一,公式的原理在於利用快速與慢速兩條指數平滑移動平均線,算出兩者間的差離值(DIF),再利用差離值與差離值平均值(DEM)的收斂與發散,界定買進與賣出的時機,其公式的計算步驟如下:

 

Step 1>計算需求指數(Demand Index,DI)
DI=(H+L+2C)/4     其中H 為最高價,L 為最低價,C 為收盤價。或可用收盤價代替DI

 

Step 2>計算指數平滑移動平均線(EMA),包括12 日EMA 及26 日EMA
EMA(t)=EMA(t-1)+α×(DI(t)-EMA(t-1))
α=2/(1+移動平均天數)
其中t 表示當日,t-1 表示前一日
α表示平滑常數,例如12 日EMA 的α值=2/(1+12)=2/13,則EMA(t)=(11/13)×EMA(t-1)+(2/13)×DI(t)


 

Step 3>計算差離值
DIF=12 日EMA-26 日EMA
12 日EMA(t)=(11/13) ×EMA(t-1)+(2/13)×DI(t)
26 日EMA(t)=(25/27) ×EMA(t-1)+(2/27)×DI(t)

 

Step 4>計算差離值平均值DEM(即一般所謂的MACD 值)
平均值DEM(t)=DEM(t-1)+α×(DIF(t)-DEM(t-1))   上式中,平滑常數取9 日平滑移動平均,故α=2/(1+9)

 

 

MACD指標 之研判原則

 

MACD指標 乃是取用移動平均線具有指出行情之方向性,短期間不易變更,同時又透過加權平均之方式,及短天期(EMA12)及長天期(EMA26)兩者間之乖離程度,以期能更迅速察覺行情之轉向與變化,由於其指標公式的計算過程複雜,故其可能衍生出之型態與關係,較一般技術指標更為完備及全面,其基本買賣原則如下:

 

(一) 當Dif 向上交叉MACD 值(即DEM 值)時則買進,向下交叉則賣出:
由於MACD 值為僅為Dif 加權後與前日DEM 值合計之結果,故其敏感度明顯較Dif 值為遲鈍,是故當Dif 向上交叉DEM 值即表示行情已有漸趨向上之慣性,意味多頭可能展開。

(二) 當Dif 向上交叉零軸時則買進,向下交叉則賣出:
當Dif 由負翻正時,意指短天期均線(EMA12)向上黃金交叉長天期均線(EMA26),根據均線基本法則,此時應買進作多。

 

(三) 當Dif 或MACD 值出現牛背離時多單出場(持股賣出),熊背離時空單出場(融券回補):
牛背離意指行情之價格走勢創下新高,然技術指標值並未同步創下新高,此種現象之成因往往來自於行情經歷相當時間之上漲後,漲勢之力道已然放盡,導致向上穿越之力道不足,因而無法到達指標續創新高之漲幅滿足點,但就另一角度而言,亦可能是因為指標參數之選取天期過長,導致指標對於行情漲幅滿足點之設定過高,是故容易出現背離,就操作而言,背離往往意味著原始趨勢的修正,不必然代表趨勢的反轉,因此操作上以賣出原始持股為主,而不再反向操作(例如賣出持股但不放空)。


(四) 當D-F 柱狀體為負值,縮腳時買進,伸長時賣出;當D-F 柱狀體為正值,伸長時買進,縮腳時賣出:
就同一組MACD 指標各指標值而言,D-F 對於行情之研判最為敏銳,主因來自於其為移動平均,加權後成為EMA,透過EMA交叉,計算Dif 值並再平滑化成為DEM 值,再取Dif 及DEM 值之乖離=D-F 柱狀體,是故經歷多次之平滑加權,以致對於行情之轉折研判最為敏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庫加 的頭像
    庫加

    股市教學 - 庫加老師 - TIFA Life

    庫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